绝大多数火灾的发生都是突发和难以预料的。人们在突如其来的火灾面前,一旦反应迟缓或是判断失误,生命财产就会受到重大损失。保安员在处理初期火灾时,要利用熟悉的现场环境、特点以及安全出口、疏散通道的位置等优势,疏散人员,最大限度避免伤亡。
一、掌握烟气的流动方向和特点,做好个人防烟保护。
烟气是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,烟气的流动是火势蔓延方向的先导。要想顺利逃生,就必须了解火灾烟气在建筑中的流动规律,避开烟雾区,选择最佳疏散路线。
(一)烟气在室内的流动方向和特点。
当建筑内的某一个房间发生火灾时,将会出现一股热的烟气流。这股气流在周围冷空气的阻挡下,可能形成一个热烟气团,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飘升。在密闭型的房间内,该气团与房间顶棚相碰,形成一个超压区,与相随的烟雾弥漫整个着火房间。但是,如果该房间顶部有排气口或者门窗,热气团和相随的烟雾便会由排气口排出着火房间,火势会进一步蔓延。
(二)烟气水平方向的流动特点。起火房间的烟气,如遇到打开的门、窗,则会由窗口的上部排向室外或者由门洞及其他洞口流向走道,又经过走道向其他房间、楼梯间、电梯间等处流动扩散。从起火房间流向走道的烟气,在顶棚之下呈层流状态流动。在其流动过程中,如遇到室外冷空气流入或室内进行排烟时,烟层下面的新鲜空气则流向起火房间,它与烟的流动方向正好相反。烟层的厚度大约在走道高度的一半以上,可是在发生轰燃现象时,由于猛烈喷出大量的烟,故也会出现烟层瞬时下降的现象,有时几乎会降到地面。其后待火势进入发展时期后,烟层的厚度又基本恢复到原来状况。因此,逃生和疏散时,以采用低姿方式行进可少受烟气危害。
烟气的水平流动速度在火灾初期,阴燃阶段其自然扩散速度为0.1米/秒;着火阶段烟气对流扩散速度约为0.3米/秒;火灾发展阶段,烟气对流扩散速度可达到0.5米至0.8米/秒;在通风良好时,烟气对流速度可达1米/秒;在发生轰燃的瞬间,烟向上的运动速度可达10米/秒,烟气很快就会扩散到楼梯间等部位。此时可不要被楼梯间内少量烟雾封锁所迷惑,应在自我保护下勇敢地冲出烟雾区,继续向下层撤离。
(三)烟气垂直方向的流动特点。
还有向楼梯间、电梯间、竖井等部位扩散并通过楼梯间、电梯间及其他竖向井道、通风管道迅速向上层流动。烟的扩散并非仅限于沿着天花板运动,当其温度逐渐降低后,比重增大,就有可能下降沿楼板向低处流动。在实际火场中,曾有烟气进入楼梯间后向下层或地下室扩散的情况。
建筑物天井和其他竖向井道一样,相当于一个烟囱。在平常状态下,天井因风力或温度差形成负压而产生抽力。当天井侧的某一房间着火后,因抽力的增大,大量热烟将进入天井并向上扩散。天井内的温度也随之升高,冷空气则由其他开启的窗洞口流入天井,形成循环气流。天井的高度越高,抽力也越大。在实验中测得:火灾初期,烟气在天井中的上升速度为l米/秒;火灾发展期,热烟的上升速度增至3至4米/秒;当出现轰燃进入最猛烈期时,此速度可高达9米/秒左右,但持续时间相当短。
(四)采取有效的防烟措施。
在安全疏散中,必须做好个人防烟保护,尽量避免烟雾弥漫区域,充分利用各种防烟、排烟设施,防止出现晕倒、烟气中毒等事故。
使用毛巾和其他织物捂住口鼻时,一定要使滤烟的面积尽量增大,确实将口鼻捂严。在穿过烟雾区时,即使感到呼吸阻力增大,呼吸困难,也绝不能把毛巾从口鼻上移开。因为一旦移开,毒气到一定的浓度,可能在几秒钟内中毒。在火灾的初起阶段,靠近地面的烟气和毒气比较稀薄,能见度相对比较好。受灾者在逃生时,应采取低姿行走、探步前进的方法,若烟雾太浓,判断准确方向后,应沿地面爬行,逃离现场。利用防毒面具防烟、防毒。当确认已发生火灾,应迅速戴上防毒面具。其方法是,将面罩下方先套入下颚,然后上抬将头带拉紧,使面罩紧贴面部以防漏气。
一、组织疏散的方法。
保安员在确认发生火灾后,应立即向消防队报警,同时通报单位领导。保安员听到警报后,应组织现场值班人员按计划进入指定位置,立即组织疏散。
(一)有组织的疏散方法。
在消防队未到达火场之前,着火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,就是疏散人员的领导者和组织者,火场上受火势威胁的人员,必须服从领导听从指挥,使火场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疏散。当公安消防队到达火场后,由公安消防指挥员组织指挥。着火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应主动向公安消防队汇报火场情况,积极协助公安消防队做好疏散抢救工作。
此时,工作人员应坚持岗位,并保证安全通道、楼梯和出口畅通无阻。安全出口不得锁闭,通道不得堆放物资。1、正确通报,防止混乱。当人们还不知道发生火灾时,而且人员多,疏散条件差,火势发展比较缓熳的情况下,失火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,应首先通知出口附近或最不利区域内的人员,将他们先疏散出去,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,告诉其他人员疏散,防止不分先后、一拥而上,影响顺利疏散。在火势猛烈,并且疏散条件较好时,可同时公开通报,让全部人员疏散。在火场上具体怎么通报,可根据火场具体情况确定,但必须保证迅速简便,使各种疏散通道得到及时充分利用,防止发生混乱。
口头和手提扩音设备引导疏散。火灾中,由于人们急于逃生的心理作用,可能会一起拥向有明显标志的出口,造成拥挤混乱。此时,工作人员要设法引导疏散,为人们指明各种疏散通道,同时要用镇定的语气呼喊,劝说人们消除临险后产生的恐惧心理,稳定情绪,坚定信心,使大家能够积极配合,按指定路线安全疏散。
广播引导疏散。广播引导人员疏散在疏散行动中起着重要作用。事故广播小组在接到发生火灾的信号后,要立即开启事故广播系统,稳定遇险人员情绪,指引人员疏散方向,广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:第一,发生火灾的部位、目前蔓延的范围、燃烧程度;第二,需疏散人员的区域,指明比较安全区域的方位和标志,以便使被困者确认自己是否到达安全区域;第三,指示疏散的路线和方向,说明利用哪条疏散通道和出口;第四,对已被烟火围困的人员,要告知他们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自制救生器材的方法。
救助疏散。如果火势较大,直接威胁人员安全,影响疏散时,工作人员及到达火场的消防队员,可利用各种灭火器材及水枪全力堵截火势,掩护被困人员疏散。由于惊慌混乱而造成疏散通道和出口堵塞时,要组织疏导,向外拖拉。有人跌倒时,还要设法阻止人流,迅速扶起摔倒的人员,以采取必要的手段强制疏导,防止出现伤亡事故。安全疏散时一定要维护好秩序,注意防止互相拥挤,要帮助行动不便的老、弱、病、残者一道撤离火场。
在疏散通道的拐弯、岔道等容易走错方向的地方,应设立“哨位”指示方向,防止进入死胡同或危险区域。
2、制止脱险者重返火场。对疏散出来的人员,要加强脱离后的管理。由于受灾的人员脱离危险后,随着对自己生命威胁程度的减少,转而对财产和未逃离危险区域的亲人生命担心程度增加。此时,他们有可能重新返回火场内,去抢救财物和亲人。因此,对已疏散到安全区域的人员,要加强管理,制止他们的危险行动。
消防队到场后,若知晓内部还有少数人员未疏散出来,内部疏散小组的知情者,要迅速向消防队指挥员报告情况,将被困人员的方位、数量,以及救人的路线。
(二)疏散注意事项。
1、正确选择逃生路线。大火降临时,由于人们的恐惧心理和逃生的欲望,会在短时间内向有限的安全出口快速聚集,极易出现拥挤、踩踏、堵塞通道,影响疏散,造成人员伤亡。因此选择逃生路线至关重要:一要选择最短的直通室外的通道、出口等;二要尽量避免交叉人流;三要选择有新鲜空气的防烟楼梯间、封闭楼梯间等;四是处在着火层的,应向下层逃生;五是处在着火层以上各层的应向室外阳台、楼顶、尚未被烟火封堵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、楼顶逃生;六是发生火灾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。
2、保持安全疏散秩序。在引导疏散过程中始终把疏散秩序和安全作为重点,尤其要防止出现拥挤、践踏、摔伤等事故。疏散应以先着火层,后以上层、再下层的顺序进行,以安全疏散到地面为主要目标。在疏散中先老、弱、病、残、妇,最后为救助人员疏散的顺序,这是引导疏散救助人员必须遵循的原则。在疏散中切勿大喊大叫,乱窜乱撞,以免引起疏散人员的拥挤和混乱。
3、疏散、控制火势和火场排烟原则上应同步进行。在疏散中利用各种消防设施控制火势、启动通风和排烟系统,防止烟雾侵入疏散通道,为安全疏散创造条件。在逃生和救助中应注意自我保护,不要滞留在没有消防设施的场所。在烟雾弥漫能见度差的环境中逃生和疏散时,应注意观察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安全出口标志,按其指引方向疏散。
◎ 上一篇:押运交通事故的处理办法
◎ 下一篇:火灾隐患及火灾隐患的分类